蔡威,原名蔡泽鏛,福建宁德人士,生于1907年4月,逝世于1936年9月。他于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地点为上海。同年10月,经党中央委派,蔡威奔赴鄂豫皖苏区,着手建立无线通信体系,并担任军事委员会参谋部的参谋。1932年,红四方面军的一、二部电台相继成立,蔡威积极参与了这两部电台的创立,并担任了第二台的台长。随后,他投身于艰难的电台侦破工作,熟练掌握了密码破译的规律,并将这些技能迅速应用于战场,赢得了显著战功。1933年,四川军阀刘湘对川陕苏区发动了六路围攻,蔡威领导的电台在此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协助红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在“隐秘的战场”上,蔡威屡立奇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部队长征,蔡威跋山涉水,跨越雪山草地,白天行军,夜晚工作。至1936年,部队抵达甘肃岷县之际,不幸的病魔无情地夺走了他29岁的生命。
少年岁月
蔡威,生于1907年4月的宁德蕉城,出身于当地享有盛誉的名门望族。其父蔡祖熙,热衷于研读史书与政治,一心报效国家,尤其对西方学问情有独钟,怀揣着深厚的爱国情怀;而其外公林理斋,则是一位举人兼实业家,他创立了茶叶精制厂,并首创了福建的茉莉花茶。在私塾的熏陶下,蔡威自幼便接受着长辈的言传身教,自少年时期起便展现出同情弱者、平等待人的高尚品格。
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间,中国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变革与动荡。少年蔡威见证了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变迁,尽管乱象丛生,新生事物亦层见迭出。这些新事物和新气象既令他感到振奋,也引发了他的迷茫与痛苦:为何自己居于深宅大院,而街头却充斥着衣衫褴褛的穷人?为何众多穷人结帮成伙,行劫为盗?为何学生会罢课,商家会罢市?……这一连串不断变化的现实,让蔡威深刻体会到社会的弊端、民众的困苦,也让他辨识出正义与邪恶,激励他成长为一位憎恶黑暗、渴望光明、肩负使命感的青年。
1922年春,年仅十五岁的蔡威怀揣着一份觉醒与些许迷茫,踏入了省城福州,开始了在福州格致中学接受现代教育的旅程。到了1925年,他再次启程,前往上海,就读于惠灵英文专科学校。当年年底,在舅舅林振翰的鼎力相助下,蔡威成功跻身上海大学社会系,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踏入上大,蔡威仿佛置身于一片自由的乐土,他既勤奋学习,又积极参与那充满活力的学生运动。他与上海同济、暨南、东吴等高校的共青团组织及团员们建立了联系,并开展了深入的交往。
1926年5月30日,正值上海纪念五卅运动周年之际,蔡威受团组织委派,肩负起上海大学游行活动的宣传与联络重任。在此过程中,蔡威充分施展了自己的才华,并沉浸在投身革命事业的喜悦之中。为了进一步扩大中共党组织,增强党的力量,同年6月,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允许表现优异的共青团员直接转为共产党员。据此,蔡威与众多共青团员一同加入了上海大学中共党组织,成为其中新鲜血液。
1911年,蔡威与母林莺合照。
自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蔡威遵照党组织的派遣,于1926年12月重返故里宁德,积极开展党的各项工作。然而,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后,福州城内国民党军警四处搜捕共产党人。蔡威在福州执行公务时不幸被捕。幸而,他的身份并未泄露,加之家人不惜重金疏通关系,他在狱中度过了四个月的时光,最终得以获释。出狱之后,他立刻奔赴上海,寻找党组织,继续投身于革命事业。
组建苏区电台
1930年的春初,根据党组织的精心部署,蔡威化名为求学之人,踏入了上海同济大学的校门。在那里,他报名参加了上海党中央特科举办的无线电训练班,自此,他投身无线电事业,开启了崭新的职业生涯。
对上不向父母透露,对下不向妻子和孩子吐露。
1931年深秋,蔡威抵达了鄂豫皖苏区。他敏锐地得知,此地有一批战场缴获的器材设备,便与培训班同学王子纲等人一道,精选出可用的物品,仔细清洗,逐一擦拭,细致地整理。经过一个多月的辛勤收集与组装,一台原本破败的发电机终于焕然一新。12月23日,红四方面军在黄安之战中取得胜利,缴获了敌赵冠英师部的电台,并将其秘密埋藏于鄂豫皖根据地的来家河。蔡威得知消息后,急忙赶到来家河,挖掘出电台,重新进行拆洗与安装,迅速将其修复。在随后的商潢战役中,红军击败了敌张钫部的一个骑兵旅,再次缴获了一部电台。蔡威在位于新集镇南门外钟家畈村后的祠堂内对其进行了简单的修理,随后,那清脆悦耳的“嘀嗒嘀嗒”的讯号声在苏区响起,鄂豫皖苏区的第一部红色电台就此诞生。
◆发报机(仿品)。
电台建成后,红四方面军的无线电技术侦察能力在战斗中迅速展现出其强大的影响力。通过无线电通信,军队先后与中央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联系,从根本上扭转了红四方面军和鄂豫皖苏区孤立无援、孤军奋战的被动局面,使全国苏区得以通过无线电手段紧密相连。
侦破“天书”
在1932年3月至5月间,红四方面军于苏家埠战役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共歼敌三万余人,并缴获了四部电台及大量无线电设备。这一战果显著提升了红四方面军的通信装备水平,不久后,其电台设备便得到了扩充,增设为两个电台。其中,第一台为后台,由宋侃夫与王子纲共同负责,并随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及军委一同行动。而第二台为前台,由蔡威主管,起初伴随73师行动,随后又转为跟随红25军作战。
1933年一月,红四方面军的主力在川陕地区建立了坚实的根据地,与此同时,红四方面军的电台亦进驻了川东北的毛浴镇。蔡威便将大部分心力投入到了侦听敌军电台和破解敌方密码的任务中。凭借丰富的对敌作战经验和深厚的数学功底,以及坚实的英语基础,他在破译工作中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此时,蔡威完全沉浸于无线电的奥秘之中,冥思苦想,以至于常常忽略了日常的饮食。他率先从敌军报头和报尾的明码电文中,诸如时间、地点、部队番号等基本信息入手,结合所掌握的情报,反复对照,细致推敲,逐步解读出一份电报的内容。接着,通过深入侦听、追踪、对比和判断,并不断积累点滴信息,蔡威逐步掌握了敌军电台所使用的密码规律。最终,他成功攻克了密码破解的关键难题,完整地破译了敌军的第一部密码“通密”。
红四方面军电讯台遗址。
凭借破译首个密码的成功经验,后续的密码破解变得游刃有余。不久,敌方的电台一旦使用“通密”进行通讯,他们便能够直接拿起话筒,将电报内容朗朗上口地念给红四方面军的首长们听。随后,蔡威与宋侃夫、王子纲紧密配合,齐心协力,接连破解了四川各派军阀的密码,从而开辟了一条获取敌方核心情报的关键渠道。对于红军而言,四川军阀的无线电通信已不再有任何“机密”可言。蔡威、宋侃夫、王子纲三人,被誉为来自上海的“火种”,享有红四方面军“情报三杰”的美誉,他们共同破解了看似无解的“天书”,在红四方面军的历史上留下了辉煌且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笔。
技侦“破”川军
1933年十月,蒋介石委以重任,任命四川地区的大军阀刘湘担任“四川剿匪总司令”一职。刘湘誓言在“三月之内”彻底肃清赤匪。他制定了“六路围攻”的剿匪计划,集结了111个团,约20万兵力,并配备了18架飞机协助作战。11月16日,刘湘下达了各路部队发起第一期总攻的命令。此时,蔡威率领二台随同东线前敌指挥部行动,主要职责是侦听并破译川军各部的密电,及时将敌情通报给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在刘湘发动总攻之际,蔡威便成功破译了关键电文,并及时上报给总指挥徐向前。此后,他夜以继日地严密监视敌军动向,所截获并破译的军事情报既及时又准确,为党中央和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反“六路围攻”的辉煌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至1933年底,蔡威成功截获了敌军前敌指挥王陵基企图强攻我军前沿阵地笔架山险峰的情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迅速调集兵力,实施迂回包围,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歼灭战。
◆通江县毛浴镇。
1934年3月3日,刘湘再度发布了第二阶段的总攻命令。蔡威将全部心力倾注于对敌方电台的监听工作之中。然而,他惊觉所译出的电文竟是一篇篇乱码。究其原因,竟是刘湘各部所使用的密码已经更新,这对蔡威等人构成了巨大的挑战。身为前线电台台长,他迫切需要迅速破解刘湘的新密码,而这一过程无疑需要耗费时间。战局变幻莫测,若不能及时解读敌方的密电,那么他作为红军方面军总指挥部的“耳目”将失效,红军战士们将面临巨大的生命风险。
在此刻,数百份晦涩难懂的密电成为了蔡威分析研究的基本素材。历经数轮细致的比对以及数个不眠之夜的辛勤思考,蔡威终获突破,揭示出刘湘的新密码实际上是在旧密码基础上进行的加密处理。一旦掌握了这把万能的钥匙,仿佛打开了所有封闭的门。蔡威迅速掌握了敌人的情报。凭借蔡威提供的这些情报,徐向前及时调整了军事部署。
随时间推移,敌军的战术布局悉数被蔡威的“千里眼”所洞察。在徐向前的精准调度下,敌军节节败退。刘湘的第二次全面攻势因而宣告挫败。进入四月下旬,刘湘将指挥重任交予新任第三师师长许绍宗。许绍宗志得意满,率领部队向通江进发。徐向前将兵力调至石窝场和乌龙关,与敌第三师展开了长达六昼夜的激战,共歼敌一个旅及一个团,合计四千余人。许部遭受重创,被迫后退数十里,转为防御姿态。然而,川陕地区的首府通江依旧控制在红军手中。至此,刘湘的第三次进攻亦以失败告终。
◆电视剧《破密》。
红军中的“活菩萨”
在抵御“六路围攻”的激烈战斗中,敌方以兵多械精之优势,对我军展开了猖獗的攻势,战况一度白热化,电台的安危更是岌岌可危。副总指挥王树声屡次下令蔡威撤退,然而蔡威未曾间断过工作,始终坚守在电台前,细心侦听,成功截获敌方情报。他有时数日不眠,密切监视着敌人的动向。
在国民党发起的“六路围攻”中,投入的兵力高达20万,并配备了飞机和火炮支援。相比之下,红四方面军起初仅有装备简陋的1.5万人,后来增至8万人。尽管如此,红军却能神奇地预知敌情,这让前线的许多指挥官感到困惑。他们向红四方面军政治委员陈昌浩询问:“我们是如何获得如此精准的情报的?”陈昌浩幽默地回应:“我有位‘菩萨’守护,当敌人准备进攻时,它就会向我透露消息。”至于这位神秘的“菩萨”究竟是谁,当时众人尚不知情。
◆王子纲
“电台能够取得如此成就,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并非我一己之力。”
1986年,总参三部组织召开了“红四方面军无线电技侦座谈会”,会议强调:“当时,我们已成功破译了敌军的密码,为总指挥部源源不断地提供了情报,使得我们对敌情了如指掌。在红四方面军挫败敌人的‘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以及长征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重大战略决策的制定都离不开技侦情报的支持,每一次重大胜利的取得都凝结着技侦人员的辛勤汗水。在敌强我弱、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若没有技侦工作提供的准确可靠情报,取得胜利将变得异常艰难。”
这无疑是对蔡威及其战友们卓越贡献的高度赞誉,充分认可了他们非凡的成就。
策应中央
“红四方面军电台提供的情报既迅速又准确,对中央红军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起到了关键作用。”长征胜利结束后,毛泽东在延安会见宋侃夫时感慨地说:“你们红四军电台的同志们辛苦了,你们的功劳不可磨灭!在最为艰难的时刻,尤其是在四渡赤水之际,是你们的情报支持,让我们得以较为顺利地克服重重困难。”
◆蔡威立像。
1935年7月,蔡威在中央红军胜利会师后不久,便肩负起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第二局局长的重任,主掌情报侦察事务。即便身为二局之长,他仍时常夜以继日地监听和破译情报。恶劣的战争环境与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严重摧垮了蔡威的健康。1936年8月,他不幸患上胃病和肠炎,最终染上了重症伤寒。即便在生命垂危之际,他依然躺在担架上,破译了马步芳、朱绍良、蒋介石及重庆行营之间的密电。9月22日,这位年轻的生命,在29岁的青春年华中,被无情的病魔无情地夺走。
“无名英雄蔡威。”
◆徐向前元帅题词。
蔡威同志,一位实至名归的“无名英雄”,将毕生精力无私奉献于革命事业,被誉为“中国红色电波之父”。他卓越的成就与传奇般短暂而神奇的一生,绘就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流传千古,永载史册。
杠杆配资业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