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国足主帅的位置,到底是谁说了算啊。
前两天看到个新闻,说一个踢球踢得稀烂的教练,年薪居然能拿到几千万,简直了。我一个月工资才几个钱,这点钱大概是人家一天的零头都不止吧。想当初,我也算半个足球迷,虽然没踢过职业的,但业余比赛没少看,战术意识,临场应变,我自认为还是有点东西的。你说,凭啥他能拿那么多钱,我连应聘的资格都没有?
这国足主帅的选拔标准,到底是什么?难道是看谁能把钱往高了开,谁就能上?卡纳瓦罗那段经历,大家心里都清楚,钱不少拿,成绩嘛,也就那样。现在又传出要换帅,又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我就琢磨着,是不是我也可以试试?我年薪也就三十万,跟那些动不动就几千万的洋教练比,那是小巫见大巫了。可我敢说,我比他更适合,理由嘛,我仔细琢磨了琢磨。
我对国内球员太了解了。我天天刷球赛,关注国内联赛,国内球员的特点,优势劣势,我都门儿清。什么性格,什么球风,什么跟教练的沟通顺不顺畅,这些细节,那些不常在国内待的洋教练,他们真的能体会到吗?他们可能只看到球员的数据,看到他们表面的表现,但背后的东西,那些需要长期观察和深入了解才能发现的东西,他们真的能抓得住?我感觉,足球比赛,很多时候比的就是细节,比的就是球员之间的默契,比的就是教练对球员心理的把握。
钱少也有钱少的好处。我年薪三十万,意味着我更需要把心思放在提升球队成绩上,而不是考虑我的下一份大合同。我没有那么高的经济压力,也不会因为合同问题跟足协闹得不愉快。我的目标就是把球队带好,让球迷满意。你看,这不就是最纯粹的教练嘛,没有那么多杂七杂八的想法。
第三点,我能和球员打成一片。我毕竟也是从普通球迷一步步过来的,我理解球员的感受,也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我不会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会像朋友一样,跟他们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我跟他们一起研究战术,一起分析对手。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我觉得对激发球员的斗志,提升球队的凝聚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不是说卡纳瓦罗不行,他毕竟是世界冠军级别的球员,有他的功底。但是,我始终觉得,一个好的教练,不仅仅是懂足球,更重要的是懂人,懂中国足球的环境。那些只会照搬欧洲那一套的教练,未必就能在中国这片土壤上开出花来。有时候,接地气比什么都重要。
你们想想,那些年薪几千万的教练,他们拿到钱走了,留下的呢?是满地的鸡毛和失望。我呢?就算我拿三十万,就算我没带出什么成绩,至少我付出了,我努力了,我没有辜负这份工作。而且,我可能会给中国足球带来一些新的思路,一些不一样的玩法。
那些所谓的大牌教练,他们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来适应中国足球,来了解中国的球员。而我,不需要这个过程。我可以直接上手,直接开始工作。而且,我的战术理念,我跟球员的沟通方式,都会更符合中国足球的实际情况。
我觉得,足协在选帅的时候,不应该只看名气,不应该只看过去的荣誉,更应该看谁真正适合,谁真正愿意为中国足球付出。我不是说我一定能成功,但至少,我比那些只盯着钱的教练,更有诚意,也更有可能成功。
想想那些在场上奔跑的年轻小伙子,他们渴望胜利,他们需要一个能真正带领他们前进的教练。他们不是机器,他们有血有肉,有感情。一个懂他们,能激励他们的教练,比什么都重要。
那些高薪请来的教练,最后的结果呢?大家有目共睹。我虽然工资不高,但我的决心是真的。我愿意为了中国足球,拼尽全力。
我敢说,如果足协给我这个机会,我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
那些年薪几千万的教练,他们是带着任务来的,也是带着合约来的。我的任务,就是把球队带好。合约?我把合同写得清清楚楚,奖金和成绩挂钩,如果达不到目标,我主动降薪。
这个话题,真的让人挺无语的。每次国家队换帅,都是一场舆论的盛宴,也是一场集体的情绪宣泄。大家都在猜测,都在议论,谁是下一个?谁又会是那个“救世主”?
但我总觉得,我们是不是应该换个思路?不一定非得花大价钱请那些所谓的“大牌”来“拯救”中国足球。也许,就在我们身边,就有那个真正适合的人。
我就是这么一个普通人,拿着一份普通人的工资,看着中国足球的起起伏伏,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但越是这样,我越觉得,是不是该有人站出来,用一种不一样的、更实在的方式,来试试?
你们觉得,一个真正热爱中国足球,并且足够了解中国足球的人,是不是比那些拿着高薪,却不一定真正融入这里的教练,更适合带领国家队?
声明:本文素材都是来源真实素材的原创,内容 90% 以上基于自己原创,少量素材借助 AI辅助。所有内容都经过自己严格审核和复核。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杠杆配资业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